摘要:清晨六点多,在吴山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,已经有羽毛球爱好者拉起了球网。树干、绳子、球网、石壁,再配上乳胶漆画的线,一片颇有山野气息的羽毛球“野球场”就完成了。打造这片场地的球友名叫“羽董”,今年64岁的他与羽毛球相伴了14年。羽董表示,打造这...
清晨六点多,在吴山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,已经有羽毛球爱好者拉起了球网。树干、绳子、球网、石壁,再配上乳胶漆画的线,一片颇有山野气息的羽毛球“野球场”就完成了。
打造这片场地的球友名叫“羽董”,今年64岁的他与羽毛球相伴了14年。羽董表示,打造这片场地的初衷是因为山上空气好,想让大家在“天然氧吧”下锻炼运动,培养健康快乐的身心。
场地是2020年依托公园金边银角绘制而成的,“树干是从路边捡的,再根据羽毛球场地网柱的标准高度,锯至1.55米长,”羽董介绍,自己特地选用环保无异味的乳胶漆绘制这片场地,除此之外,羽董还尝试过用胶带纸贴出羽毛球场地的界线,打完球即可将胶带撕掉,不破坏场地原本的模样。场地旁还留了一块拥有石桌、石凳的空地,不妨碍市民们的行走与休息。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场地中央有一级长台阶,羽董一直摇头,“没办法,就把这台阶当作场地中线,”保护、利用好每一寸场地的同时,也将对球友打球的影响做到最小化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片场地需要每天“搭建”。每天早上六点多,爬吴山、拉球网,已经成了羽董必不可少的日常,为了让球友们一上山就可以开打,羽董往往是那个来得最早的人。“每天下午打完球,最晚走的那个人也会自觉地把球网、绳子收掉,把地上整理干净再走。”
羽董笑称自己昵称的含义可以理解为“羽懂”,“是羽毛球懂我,不是我懂羽毛球。”但在别人看来,羽董在吴山这一带小有名气。每天来这打球的人一波接着一波,有的经朋友介绍,有的是爬山时偶然路过。经过两年的时间,从一开始7、8位球友发展到现在拥有50名球友的群。
那么,想要加入球友群有什么要求吗?
羽董表示没有门槛,但有一个条件——只要喜欢羽毛球,就能加入。“他们喜欢羽毛球,我肯定同意他们参与进来,所以人就这么慢慢地多起来。技术上稍微差一点的,我们这里也会慢慢地教,等于是业余的教业余的。”
王思东就是羽董等师父一手带出来的徒弟。两年前,刚做完手术的他,在爬吴山时发现了这片场地,为了锻炼身体,便加入了球友群,在大神们的带领下提升球技。“一般会教跑步、脚步移动、协调的挥拍动作,怎么扣杀,怎么吊小球。特别是周末,高手云集,我们群里的人都在这学到了很多。”王思东说,现在每天都坚持上山打球,打完球再去上班,经过一年多的练习,从“羽毛球小白”摇身一变成为业余球友中的佼佼者,锻炼了灵敏度和注意力,身体也愈发健康,“我们基本上都是风雨无阻,晴天就来吴山上打,下雨了就去室内场馆。只要一天不打,就浑身难受。”
羽董介绍,大家的平均年龄四五十岁,最年长的是82岁高龄的张大爷。张大爷每天6点半准时来“报道”,到了之后先和球友打上几回合,过了把瘾再沿着吴山去登云居山。打起球来的张大爷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,身子骨十分健朗,甚至还能与现场的年轻人匹敌。
现场,赶来的女球友也不在少数。吴卫红告诉记者,“在这打球因为空气好,气没有那么喘,但是地面稍硬,没有室内球馆舒适。但是在这里打球认识了很多朋友,这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,大家打完球聊聊天,非常的开心。”球友们除了切磋球技、教授打法,还会彼此分享日常和菜肴,现场气氛其乐融融,十分和谐。球友群此刻更像是一个“大家庭”,大家以球会友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记者注意到,现场不时会有行人会驻足观看。对此,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也作出提醒:疫情期间,打球不要聚集,围观的市民也请戴好口罩,自觉做好防疫工作,文明健身、快乐运动。
监制:郭必文
审核:汤怡虹
体坛报记者:孔乐佳 应宇康